• 1
  • 2
当前位置 : 贵州诗词网 > 诗词探讨 >
诗道三重“虎”
2022-03-15 13:43:58 | 作者:李玉真 | 作者单位:清镇 | 阅读:

       本文缘起,是晓鹰先生安排的一个发言,要求针对网络语言和口水话入格律诗词的问题发表看法。相对于近些年来诗潭尤其是自由诗领域的乱象,网络语言和口水话入诗词,只要能保持一篇(首)作品整体的协调,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“问题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针对乱象,这里试图做些分剖——虽然大家都早已见怪不怪,其“怪”却不会自己“败”。 

        冷眼看诗道:
       自古而今,诗歌有没有“道”,不是哪个人凭着一己好恶就能武断否定的,因为它一直就摆在那里。历朝历代,诗歌固然有兴衰之分,脉络却从未中断,特质也从未消陨,哪怕它未必总是以“诗”的名义出现。以国内为准,进入现代社会之后,诗歌被一分为二:其一是承继往古的传统格律诗词(含曲,前后略),在声律上以“严”为基本特征;其二是现代自由诗,除了按句分行而外,形式上没有被广泛认可或接纳的圭臬。两种体裁,一种严谨整饬而不乏音律意境之美,一种毫无门槛以致难觅佳构芳踪。从作者整体看,两个阵营,也各有风格:格律诗词阵营基本上安于现状,低调含蓄,各色活动大多没有媒体介入,近乎孤芳自赏;自由诗阵营常喜欢大张旗鼓广为宣传,高调张扬,于是在电视或报刊上露面的机会就多了不少。
       以下谈论的,是自由诗里那些作用消极而能量巨大的人、事和“语境”,三者合力,构成了坚不可摧的“路障”。在数量上,占比固然不算很高,然而因其处于核心或显要位置,就像美人额上被刻意粘上几粒老鼠屎,破坏了整体的协调那样,我们做不到视若无睹,更做不到因为美人妩媚而连带喜欢上那本该令人作呕的秽物。当那类秽物赫赫然横亘于诗道,令芸芸大众无法踮脚远眺诗歌前景,避不开,惹不起,甚至无法迂回前进的时候,视之为“拦路虎”,或许更加准确些。“拦路虎”有三重。
      第一重:秉事者  名流  金主
      秉事者因为掌握着话语权,可以在“自己”的领地上为所欲为,恣意作践诗歌。出于对名流赏识或实现相吹的目的,秉事者有时也任由乃至迎接他们一起胡来,一起作践。乐意在公帑之外赞助的背后金主,心血来潮时不自知地想要附庸风雅,往往也会被大开绿灯。于是乎,劣品、赝品泛滥,从传统纸媒到网络平台,屡受波及。有的秉事者本身就是名流,有的名流同时也是秉事者,于是强强联手,近亲繁殖,怪胎频出,触目惊心。
      以恶心求名,因粗鄙知名,还不是最怪的。最怪的是名流不爱惜自己的“名节”,不择手段大搞剽窃,有的将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,有的全文照搬;被揭露后不是潜心悔过,痛改前非,而是色厉内荏,恶语相向。诗品的堕落,印证的是人品的沦丧。秉事者不肯自我救赎,又闭目塞听,诗道上便愁云满布,迷烟四起。
      第二重:征文大小赛
      稍微留意,我们就会发现诗潭赛事常常有:区域的、行业的,公营的、私营的,雅的、俗的,有艺术含蕴的、哗众取宠的,有始有终的、半途夭折的,面朝公众的、相互褒奖的,等等等等;真是此伏彼起,层出不穷。一直以来,许多赛事在标明举办宗旨的同时,都会确立指导思想。然而这“思想”,在很多时候又仅仅流于一种口号,不会真正“指导”,更不会贯彻到赛事的相关环节中去。
      回顾以往,一些赛事曾经让圈外作者心潮澎湃,踊跃参加;活动终了,也不时有黑马脱颖而出,让举办者倍添光彩。而时下饱受诟病的某些赛事,有的限定“资历”,有的标准不公开,有的过程不透明,有的结果不服众,还有的兼而有之。“自信力”越位,“公信力”缺失,“三不”成为常态,都让那些获奖诗歌中的某些篇什,在群起质疑的聚光灯下灰头土脸。不过,基本上没有哪一个奖项因为受质疑而被复评或取消,这或许彰显了强强联手的威力——受奖者与授奖者都蕴含了巨大的能量。反之,太多太多的圈外作者,在个别精英眼中,非但不是鲜活的存在,甚至不是“合理”的存在。
       第三重:纸媒  平台  活动
       部分纸媒和平台,包括某些活动,都是诗歌的“语境”,只是它们已经沦为某些秉事者和名流私相授受的个人领地。
多年前,纸媒曾经以身作则,引领过诗歌,培养过诗人,更慰藉过心怀向往的广大圈外受众。时下,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产生了严重蜕变,成了秉事者和名流及其亲近者互相勾连的媒介。巧借诗歌之名,当事人在这里获得了包括名和利甚至“出洋”在内的种种好处。由传统纸媒延伸出来的网络平台,“欺生”也是强项,与纸媒在本质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;至于活动,更体现了“联谊”的表征。
      纸媒也好,平台也罢,包括活动,实质上都是圈子。以傍名人为荣,不甄别其文字内容,或者乐意为其文字恶俗的后果买单,似乎成了某些圈子的“强项”。更有甚者,抄袭事发,圈子心有忌惮,有的轻猫淡写,有的避实就虚,还有的穿上皇帝的新装配合演戏,哪怕声名受损也在所不惜。
      诗歌从植根大地(民间)到独舞虚空,从思想和艺术并举到各执一端(能量强大,艺术归零;“艺术”挂帅,不知所云),从谨守表达规范到语法底线迷失,从追求视听美感到审丑炫丑,一路滑坡。不媚“权”就傍“名”,要么逐“利”,这三者都充满了市侩气、铜臭味;素来遭到反感的东西,偏偏成了当今不少圈子的共同目标。缺少了真善美的情感内核和自主的思考,诗歌将不再是诗歌,只会是一堆堆立不起来的残砖断瓦,还可能是干碍视听的秽物。
      个人空间与专集,是“语境”的重要组成,只要不动用公权力,不滥用影响力,就像古人不该走进刘伶的屋子里指责他不着寸缕那样,纯属私有,怎么展示怎么呈现今人也是管不着的。只可惜,这样的自律,在本身或亲近者拥有公权力或影响力的情况下,荡然无存。
      众“虎”当途,诗歌无奈
      从第一重看,“拦路虎”盘踞在诗歌要津;从第二重看,大多都在“秉事”;从第三重看,各色场合都是其“自留地”——三重“拦路虎”,虎虎生威。“拦路虎”想要阻挡诗歌,想要作践诗歌,想让诗歌屡创新低,想把诗歌推向断崖,总有若干重量级的“家”或“者”趋之若鹜,鞍前马后挥戈助阵,摇旗呐喊。所谓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,其镜鉴意义并没有多少得势者乐意汲取。——格律诗词也已受到了冲击,网络语言和口水话入诗词,即是明证之一。
      诗歌已经被置于死地了,未来能否实现“后生”,由于众“虎”眈眈,诗道风不再清气不再正,我们暂时看不到太多可能。身为圈外诗歌爱好者、写作者,面对诗歌的窘境、险境、绝境,我们喊不出自己的声音,然而只宜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。如果悲观失望一哄而散,将会违背市学会召开今天这个研讨会的初衷,也将会辜负我们在诗道上曾经的孜孜努力。
      但愿我个人的悲观论调不至于影响大家,也但愿在诗歌国度,各位见到的除了阳光,就是鲜花——或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。
为照应格律诗词的话题,以一首五言作结:
诗道虎汹汹,歧途竞摆功。
古贤甄善美,时下几人同?